为什么演艺圈的工作人员如此偏爱玄学?
这背后隐藏着无数前辈的宝贵经验:一名艺人或一部作品,能否大红大紫,除了自身和作品质量过硬之外,运势与面世的“气场”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,而这正是玄学所关注的核心。
娱乐圈对艺人和作品的选择标准,远非新鲜事。如今粉丝们看重的“大导演”、“强大制作班底”、“合作艺人阵容”等筛选条件,其实早已根植于艺人入组的核心逻辑之中。
以1998年黄海冰的选择为例,他在当年《还珠格格》和《日落紫禁城》两部剧之间,毅然选择了后者。黄海冰的考量并非没有道理:
《日落紫禁城》集结了斯琴高娃、刘若英、蒋雯丽和邱心志等演技派演员,导演郭宝昌也具备深厚功底,剧本更是聚焦历史正剧题材,走的是严肃且深刻的路线。
而《还珠格格》虽然挂着琼瑶的招牌,但演员全是新人,且琼瑶大部分心力都倾注在同时开拍的另一部剧《苍天有泪》上。蒋勤勤作为琼瑶的心头爱,也被安排进了后者剧组。
展开剩余75%当时普遍对《还珠格格》的评价是“能播出就不错”,并不看好它会有多大反响。于是黄海冰拒绝了琼瑶剧,选择了更具学习价值的《日落紫禁城》,而蒋勤勤则去了《苍天有泪》。
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《还珠格格》不仅成为中国娱乐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,也让当时的年轻演员们一夜成名,红遍两岸三地。反观《日落紫禁城》,播出期间因撞档《还珠格格》,收视率惨遭碾压。
回过头来看,《日落紫禁城》无疑是一部品质极高的作品,演员演技扎实。斯琴高娃饰演的慈禧太后形象立体鲜明,气场强大,能在一瞬间震慑宫女太监,又能在下一刻露出难得的柔情。
慈禧这一历史人物,虽然总带有贬义色彩,但其权谋手腕无人能及,斯琴高娃将其狠辣与威压演绎得淋漓尽致。相比之下,其他扮演慈禧的演员难以达到这种效果。
此外,邱心志饰演的光绪,蒋雯丽饰演的珍妃,也都表现出色。
剧情方面,《日落紫禁城》采用小宫女吟儿的视角,串联慈禧、光绪、珍妃等人物的命运,融合戊戌变法、义和团等历史事件,讲述了一个复杂且精彩的故事。相较于当时市场上大量充斥着歌功颂德的宫廷剧,这部剧显得更加真实深刻。部分场景甚至在故宫实景拍摄,足见剧组对细节的用心打磨。
全剧基调沉重悲凉,悲伤直击骨髓,是对家国和个人命运无能为力的深切哀叹。吟儿这个善良的宫女,虽不被后宫格格不入,却因纯真赢得慈禧的特殊宽容。慈禧对吟儿的宽容,仿佛映射她年轻时的自己,增添了几分人性的柔软。
这种阴郁的气氛使得《日落紫禁城》难以吸引全家收看,尤其在那个遥控器操控权掌握在孩子和老人手中的年代,家庭成员的收视选择自然倾向轻松欢快的《还珠格格》。
无论时代如何更迭,压抑悲情的历史剧在收视上总是处于劣势。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上,尽管这部剧豆瓣评分高达9.8分,且获90%的五星好评,但播出时却让湖南卫视的收视率跌入谷底,最终该卫视转型娱乐节目,再无心涉猎严肃历史剧。
多年后,我回想起小时候家人争夺遥控器的场景——我们孩子想看《还珠格格》,大人们则偏爱《日落紫禁城》。为了平衡,我们用一笔零花钱“买断”了遥控器,终于能静心看《日落紫禁城》。
与当下充斥穿越和宫斗元素的清宫剧相比,这部剧剧情扎实而厚重。吟儿的善良并非因为她是主角,也不是穿越新鲜感,而是那份纯真倔强的本质,令她在皇宫冷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。
在她的映衬下,斯琴高娃那张惨白的脸庞和狡黠狠厉的眉眼,令观剧时有种紧张悬吊的感受。旁边风流机智的珍妃命运凋零,更添悲剧色彩。
刘若英饰演的吟儿也是一大亮点,她以出色的演技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宫女形象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她唯一出演的古装剧。
剧情最终走向悲剧高潮:慈禧和光绪同一天去世,吟儿与丈夫荣庆双双殉情,沉重的悲哀感贯穿始终,没有善终,每个人都在挣扎与纠缠中走向终结。
以现代眼光看,这部剧的服装和布景虽已显陈旧,但整体制作水准依然值得称道。
然而,这正是影视市场的尴尬现实——优秀的作品未必迎合观众口味,收视与口碑往往难以两全。只能感叹一句:佳作难得,且看且珍惜。
发布于:福建省众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